换季和病毒流行季重叠,幼儿园、校园进入了病毒高发期。
甲型流感最近席卷了各地省市,形成了一波新的呼吸道疾病传染风潮。
由于学生儿童出现发烧症状,一些学校和幼儿园选择暂时停课。
很多家长觉得这不就是感冒吗,吃吃药就好了,只要不发烧就好说。他们论述的重点基本都是:1.小孩发烧了,2.检查、化验了,3.吃了各种退烧药,4.反复发烧,就是不退烧,
基本上很少看到,家长关注孩子的其他身体症状的,如饮食和大便情况等,
甚至还有很多人,认为“发热、发烧”就是“热证”,就必须用凉药,这是绝对不正确的。这也导致了儿科疾病成了“复杂疾病”的根源。
在甲流高发时期,如果你的孩子,从未烧到40度的,这段时间频繁高烧,高烧不退,动不动就是40度,不要以这个是“流行趋势”而简单归因,也要看看孩子的身体,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,更要注意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,做好正确的预防和应对。
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甲型流感病毒是其中最容易发生变异的。
我们现在所说的“甲流”,通常是指甲型H1N1流感,它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各年龄段的人群都易感染甲流,但儿童、老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等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几率高于普通人。
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体液或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,也会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感染,身上有破损伤口的,病毒也会借此进入体内。
甲流的发病严重程度与个体免疫状况有关。
前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,如鼻塞、流涕、咽喉痛、发热、全身无力等,发病后期则表现为持续高烧、肌肉酸痛、头痛、咳嗽等。
因儿童免疫力低下,感染后易并发肺系疾病,如支气管炎、肺炎,其中继发性细菌性肺炎、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比较常见。
也可能并发心系疾病,如心肌炎和心包炎,甲流引起的爆发性心肌炎是家长们需要高度重视的。
还有可能并发脑病,如脑炎和癫痫发作等,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生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1至4天,表现为不明原因抽搐、精神状态改变,甚至水肿和颅内高压等。
最近高发的流行病中,很多症状都是比较相似的,接近于俗称的「发烧感冒」。
如果孩子只是打喷嚏、流鼻涕等鼻部症状明显,无发热或发热38.5℃左右,并且精神状态良好,这个时候可能是普通感冒,不是流感,在家好好休息就行了。
但如果除了打喷嚏、流鼻涕,还有以下4种情况,很有可能就是流感:
孩子发烧快、烧得高,体温39℃以上,吃退烧药都难退烧;
孩子状态差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,小宝宝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;
孩子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;
其他家庭成员、或幼儿园里有流感疑似患者。
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用一张图总结好了,供大家参考。
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,避免交叉感染。注意手消毒,勤洗手。注意饮食的卫生。
提高免疫力: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
1、锻炼身体。“动则生阳”。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改善血液循环,使机体气血畅通,加快体内废物排泄,促进机体新陈代谢,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2、晒太阳。晒太阳不仅适合脾胃阳虚的孩子,也适合常吃冰饮的小朋友,常给孩子晒晒后背,能驱除脾胃寒气,改善消化功能。脾为肺之母,脾的功能健壮,肺得到滋养,肺气充足,人体抵抗力就强。
3、合理饮食。会吃才健康,体格健康、正气充足并不是一味的补,而是先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。饮食上大的原则遵循“热者寒之,寒者热之”。
甲流属于中医学“外感热病”、“时行感冒”的范畴,其临床表现符合中医时行感冒的特征,同时这种新型的呼吸系统病毒病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。
小儿流行性感冒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。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,肌肤嫩弱,腠理疏薄,卫外机能未固,故易于罹患。受病以后,因脏腑嫩弱,故传变较速,使得小儿感冒常有兼证,例如感冒夹痰证,发热的同时咳嗽比较严重,痰多;感冒夹滞证,孩子除了发热,还会出现积食;如果并发肺炎还会出现风热闭肺、痰热闭肺等证,孩子会出现高热不退、咳嗽喘促等症状,因此需要兼顾小儿体质,随证加减治疗。
在此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:流感病程一般较长,并伴随反复高烧,有的家长见孩子3天不退烧,就着急用各种方法退烧。对于发烧,不应该只去降温,比起体温的高低来说,观察孩子整体的状态可以更有效反映疾病严重程度。
中医认为家长在孩子发烧的时候,更应该关注到的是整个生命活力。包括:胃口,活力,消化能力,大便通畅度,睡眠质量等等。反复使用退烧药、滥用退烧药,对小孩体能的过度损耗后,对小孩的脾胃极可能存在潜在的伤害,导致后续长期的体质问题,一定要注意在平时找中医调理好脾胃,脾胃功能强健,孩子的正气强,就不容易生病。
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要想有效预防小儿流行性感冒和各种传染病,攘外必先安内,安内重在和中。唯有健运脾胃,补益中气,使脾胃能正常运化水谷,并且化生气血,如此则气血旺盛,诸邪不能侵袭。
中医贴敷调理脾胃,不打针不输液,配以不同穴位,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,联络脏腑,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,不刺激脾胃,不给脾胃增加负担,轻松治疗小儿感冒等常见病,减少孩子因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,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!
上一篇:这些近视防控知识 家长应该早知道
下一篇:不能不知道的健康小知识